建国初期交大的“当家人”:吴有训———纪念吴有训先生诞辰120周年

    期次:第1568期   
|
|
|
|
|
|



吴有训(1897.4.26—1977.11.30),字正之。江西高安人。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中央大学校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央研究院院士、评议员。1948年12月聘为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1949年7月任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0年1月调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教育部部长。同年8月离校赴任。此后,历任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  
不畏强权留上海
1945年10月,吴有训出任当时还在重庆的中央大学校长。他开门见山地宣布“我是来为母校服务,不是来做官的!”1946年1月25日,中央大学、重庆大学、复旦大学等在重庆的大专院校和中学学生发起“一·二五”大游行,以迫使国民党接受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和平主张,放弃内战政策。为保护学生免遭国民党军警冲击,吴有训走在中大游行队伍的最前列。他也因实施民主办学和保护进步学生的作法,一直承受着当局从各方面施加的巨大压力。吴有训对国民党当局腐败无能十分不满,他十余次提出辞职,以明其志,未获批准。
  1948年初,他借赴墨西哥出席联合国文教组织会议之机,摆脱了校长职务。当淮海战役渐见分晓时,他悄然启程回国。为躲避国民党政府的胁迫,在中共地下党帮助下,由南京秘密迁家上海。
  1948年12月,应其学生、交大物理系主任周同庆的聘请,到交大任物理系教授。他渊博的学识,深入浅出的讲授深深吸引了每一位听课的交大学子。吴有训性格开朗,和蔼可亲,以鲜明的教学特色,循循善诱地教育学生要重视基本概念,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重视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适当选修外系课程,使当年的学生终身受益。
  然而,国民党政府派人找上门,要他速去台湾,并用电台恐吓要挟。但吴有训毫不畏惧,毅然留居上海,立志献身新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
  一纸调令掌交大
1949年5月25日,上海西区解放。吴有训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带着子女,走出家门,汇入交大欢迎解放军进城的队伍。同年7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管会主任陈毅、副主任粟裕签发命令,委派吴有训、陈石英、王之卓等19人为国立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吴有训任主任委员(即校长),陈石英为副主任委员。校务委员会为学校最高权力机构,由各处及各院院长组成,教授占大多数。
  胸有成竹理校政
解放初期,百废待举,学校各项工作千头万绪都亟待解决。吴有训就任后随即签署布告,通知学校校务委员会委员接令后立即到职视事。8月2日,他主持召开了校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学校的整顿和恢复工作。对教员续聘事宜,他责成副主任委员同教务长、各院院长等审查各院系需聘教授、讲师和助教名单,提交校务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比较及时有效地解决了教师续聘问题,稳定了教学秩序。8月19日,吴有训主持校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国立交通大学行政系统组织条例》,对交通大学原行政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行政组织机构主要特点在于:一是从校长领导改为校务委员会领导;二是取消了过去主要执行国民党箝制学生思想,迫害进步力量的训导处;三是增强和合并了有关机构,保留与充实了教授会、讲助会、职员励进会等群众组织,反映了他民主治学、尊重教师的办学原则。
  从1949年7月起,吴有训在担任校务委员会主任期间,共主持召开了十多次校务委员会会议,重点讨论研究、决策学校重大问题,通过了各种制度、章程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对推动学校行政机构有效运转,健全组织机构,解决大量在教学、科研、财政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起到了较大作用。
  革命传统永发扬
吴有训积极贯彻党和人民政府对旧上海的高等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以适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有计划地、大规模地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他以高度的责任心主持了1949年下半年至1950年的个别院系调整工作,使暨南大学理学院并入交大,交大的航业管理系并入国立上海航务学院的工作,以发挥各校优势,提高教学质量。他还按照党的要求在校务委员会下设立了一个政治教学委员会,组织师生开展政治学习,他本人也积极参加学习讨论,提高了全校教职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觉悟。为使教学结合实际,他还组织师生赴治淮工地考察,为治理好淮河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1950年,为了纪念本校先烈,发扬革命传统,校务委员会决定在校园内修建史霄雯、穆汉祥两位烈士墓,5月6日,吴有训亲自函请陈毅为该烈士墓题词。陈毅欣然命笔题写了“为人民利益而光荣就义是值得永远纪念的”18个刚劲的大字,吴有训题写了“我们誓踏着你们的血迹前进,为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而斗争!”。如今上海交大校园里依然矗立着史、穆两烈士墓,陈毅元帅的前述题词和吴有训主任的题词永放光芒,万古常存,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继承先烈的遗志,奋斗不息。
  编辑:上海交大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徐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