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之“海派面塑进交大”举行

    期次:第1569期   


  本报讯 为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进一步丰富和推进高校博物馆事业发展,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于5月13日举办了“感受海派面塑传承非遗文化”活动。该活动包括“无声的戏立体的画”展览和“海派面塑动手做”两部分,集中展示了上海“面人赵”为代表的海派面塑艺术的部分代表作品,带大家领略“海派艺术”的独到韵味,体味“工匠精神”的无穷魅力。
  面塑,又叫江米人,俗称捏面人。是一种用面粉加彩以后捏塑成各种人物、动物等形态的陈设。“海派面塑”起始于上海老城厢地区,并受到多种文化意识交叉影响,形成了独到的“海派”地方艺术风格。而上海“面人赵”是海派面塑的杰出代表。在活动当天邀请到国家级第三代非遗传承人———陈凯峰老师现场教学,亲自指导如何制作两个“面塑”———“小鸡快跑”和“小熊猫”,面塑活动吸引了很多喜爱动手制作的小朋友和家长们的热情参与。
  “面塑动手做”活动还吸引了一批非常特殊的身影———新华小记者,新华小记者亲身参与到面塑的制作过程,并在活动结束对陈凯峰老师进行专门采访。从采访中,小记者们了解到陈凯峰的作品以京剧题材和现代题材为主,既继承传统,又把握当下,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他还曾为中国宇航英雄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制作全身面塑雕像。在当小记者们问到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问题的困境时,陈凯峰表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了解的越来越少,坚持学习的人也来越少,这也是他这些年来始终坚持在各种场合宣传面塑文化的原因,希望广大的青少年们能够有机会了解并喜欢面塑。
  活动结束后,现场的家长和小朋友都感到收获满满,期待以后能有更多机会参与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一方面既能培养青少年们丰富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的文化。
(胡焕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