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揭牌为促进中澳关系发展作贡献

    期次:第1584期   



  本报讯 10月27至29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莫纳什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大徐汇校区举行。国外人文科学院院士、国际学术组织会长,国内长江特聘教授和期刊主编等50余名知名学者济济一堂,共同探讨文化多样性、人文和全球化的学术性前沿话题。该研讨会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五届年会(2017)学科专场活动之一。开幕式上,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和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瑞特·米勒为上海交通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揭牌。
  黄震在讲话中指出,上海交通大学非常重视区域与国别研究工作,它对于服务国家战略和外交大局,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南线的重要国家,澳大利亚与上海交通大学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当前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时机成熟。他希望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成立后,要加快建设步伐,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深入交流,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促进中澳关系做出贡献。
  瑞特·米勒首先向上海交通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说,今年是中澳建交45周年,在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在经济贸易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日益紧密。上海交通大学是一所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大学,希望能为中澳关系的发展补充新的能量。
  在主旨发言环节,与会学者从“人文视野下的多元文化与全球化”、“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和世界实践的比较研究”、“多元文化研究与文学创作”、“全球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文化多样性与融合性”、“文化记忆与认同”、“科学技术与多元文化和全球化”、“全球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上海交通大学王宁教授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后理论时代,理论的功能不再像以前那么有力和无所不在。后人文主义的兴起对传统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科学的研究提出了挑战,但数字人文学科可以弥补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差距,建立两者的新关系。
  彭青龙教授以“亚太地区文学研究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关系”为题,指出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主义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从近年来兴起的反全球化和民粹主义运动可以窥见一斑。但从深受东西方文化影响的日本、印度、俄罗斯和澳大利亚文学来看,多元文化发展和全球化进程不可逆转。这就需要我们以更加包容的心态看待文化之间的张力,共同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南京大学何成洲教授以“政治,全球化与世界文学”为题,探讨了政治对中国文学在世界接受情况的影响,认为世界文学不能超越各国的政治和文化差异而存在。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所研究员徐德林认为,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出现一方面联系着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隐形书写功能,另一方面则关乎知识分子对别样理论资源的寻找。文化研究在中国一直受到文学理论界的重视和文化实践者的关注。
(邓梦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