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19项科技成果参展工博会

展示交大人智慧弘扬交大人精神

    期次:第1585期   



  本报讯 11月7日,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第19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本届工博会以“创新、智能、绿色”为主题,践行“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设有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等9大专业展区,展示面积达28万平方米,2700多家展商参展,其中包括68所国内外高校的740个项目。上海交通大学19项高科技成果参加了此次国际工业博览会。
  开幕式当天下午,上海交大党委书记姜斯宪参观了交大展厅,听取每一个参展项目负责人对各自项目的研发过程、应用情况、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详细介绍。姜斯宪对学校参展的应用型技术成果和参展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鼓励项目组人员为国家战略和产业创新与转型贡献交大人的智慧与力量,弘扬交大人兢兢业业的科研团队协作精神和服务国家战略精神。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关新平、科技合作办主任李喆陪同。
  上海交通大学参加此次工业创新博览会的19项高科技成果中,有互动与实物展示15项。在学校各院系的积极支持下,科研院精心组织了参展项目,内容涵盖了先进制造、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气、环保技术、医疗设备、临床医学等多个领域。所有参展项目都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工业应用价值,其中2项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发明)二等奖、3项获2016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上海交大展出的多维高分辨率数字病理扫描仪、变电站设备故障预警系统、先进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及智能控制技术、石墨烯及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等高科技成果格外吸引眼球,竞相互动的大体量云平台智能钻攻数控系统、小巧玲珑的软体康复机器人手套吸引了前来洽谈的各产业界人士,交大展厅是整个科技创新馆区人气最旺、互动最强、观摩人员最多的展厅之一,获得了工博会高校展区组委会的高度评价。
  上海交大展出的项目创新性与应用性强,许多参展技术成果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已产生巨大的市场经济价值。在高校展区组委会、学校宣传部及新闻中心的组织下,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科技报等媒体都对参展项目进行了报道,上海电视台、东方卫视、上海教育电视台、东方广播等也进行了现场采访和报道,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上海交大的参展项目包括:黄震团队的“基于燃料多样化的压燃发动机关键技术及应用”;丁文江院士团队的“长航时无人机用燃料电池系统”;关新平团队的“多维高分辨率数字病理扫描仪”;姚振强团队的“非对称轴随动磨削工艺及装备核心技术”;崔大祥团队的“基于纳米技术的乙肝病毒及肝病全程快速检测”;杨国源团队的“软体康复机器人手套”;张荻团队的“仿生轻质高强韧烯碳铝基复合材料”;徐敏团队的“先进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及智能控制技术”;郭守武团队的“石墨烯及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申哲民团队的“超临界水氧化装置”;江秀臣团队的“变电站设备故障预警系统”;蒋峰景团队的“高性能液流电池双极板及系统集成技术”;阎威武团队的“云平台智能钻攻数控系统”;叶志成团队的“变色防伪和蓝紫光过滤超构材料光学膜”;医学院李青峰团队的“头面部严重烧伤关键修复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医学院王卫庆团队的“内分泌肿瘤发病机制新发现与临床诊治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及学校临港智能制造基地、深圳研究送展的项目,众多的应用及产业化项目吸引了很多观众前来观摩问询和洽谈。
(李喆华 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