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阅读之美,徜徉书香交大

我和图书馆的故事

    期次:第1602期   
|
|
|
|



  自2017年11月,图书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开展了“我和图书馆的故事”微信案例征集活动,大家踊跃参与,深情回忆与图书馆的点滴温暖。他们或是学生、或是图书馆员工、或是交大家属……身份不同,角度不一,但置身于交图的舒适温馨之感、沉浸在书海的喜悦美好之情却同样浓郁。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们摘选出以下篇章,聆听他们的故事,分享他们的感悟,一同感受交大人的阅读世界。
  工作之余,茶余饭后,交大的魅力校园是我的主要活动场所。每每看到一个个自由出入包图、主图的年轻身影,总是艳羡不已。因为临近交大,因为身为交大家属,因为身为交大附属小学的教师,我一直热切地渴望着拥有走进交大图书馆的正式身份。
  三年前,我终于拿到了自己的交大校园卡!自由阅读的大门豁然敞开了,实实在在的纸质书籍无限量地开放了。
  徜徉在书的海洋,无拘无束的心灵,兴奋贪婪的双眸,慢慢扫过一排排书脊,心底里再也没有了偷偷走进图书馆的忐忑,坦然而纯粹地享受着类似他人逛商场的愉悦,轻轻地,唯恐惊扰了埋头苦读的学子们。抽出一本心仪的书,坐在某个角落里很快就沉浸在阅读之中。阅读间歇抬起的目光望见过夏季雨中静立枝头纹丝不动的白鸥,默默送别过西天的红日,穿越长长的书架透视着另一间阅览室的璀璨静谧。
  偶然的机会,怀着仰慕之情读完了致远学院汪小帆老师父女合译的《智慧社会》,发现身边的世界变化虽大,但尚能理解。找到了科普的乐趣,阅读面骤然扩大,浏览的书架不再局限于包图的历史、文学,主图的走廊。大数据、移动经济、人工智能、3D打印、自动驾驶……甚至金融、经济,我都能借来一本接一本仔细阅读。不再局限于一个狭隘的领域了,最近又迷上了心理学。有时候会沾沾自喜,想象着自己离无知又远了一点儿,离博览群书又近了一点儿。
  两年前,女儿考入交大,主图是她的主要学习场所,繁重的课业大都是在这里完成。我们的约会地点也会经常定在主图,或并肩而坐,或相对而坐,她做作业,我看书,偶尔窃窃私语几句,仿佛把曾经的家庭生活搬进了主图。
  现在,即使女儿已经出国留学,我也无暇孤独、无聊、无所事事,因为我随时可以走进图书馆,在书架间徘徊,在阅览室一隅静读。读书,使人平和。继续享受我的读书乐趣,不经意间可能已经开启了下一次旅行。
   ———白志霄(交大附属实验小学)
十二月的冬夜,期末周的压力逐渐笼上心头。图书馆,还是一如既往地温暖。如一个张开怀抱的母亲,无言地拥抱每一个寻找温暖的灵魂。
  大叔的笑,馆员的语,书页的响,墨印的香,灯光的暖,以及那个,在转角处忽然撞见的身影。心头忽的,又是暖融融的。在这样的冬夜,我不想去细究到底是哪一种温暖,紧紧地攥着我的心。如此寒夜,如此温暖,只消你我去静静品味,便胜却人间无数。
———万赟(人文学院)
一张校园卡,开启一个全新的世界。原以为图书馆只是书籍的海洋,后来逐渐发现,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一本勤工助学证,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在这里,我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努力收获成长。加入新图书馆书香讲解队,接待参观者,为他们介绍图书馆、大学生活以及一切自己骄傲并自豪的交大的点点滴滴;开始在阅览室、流通台值班,理架、读架,为同学解决问题,一切简单……于我,这是一份工作,关乎责任;于你,希望是当你望见书架上整齐的书时的喜悦,希望是当你得到帮助时感受到的温暖。
  图书馆,用书籍为我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同时,它还是一个陪伴我成长的暖心朋友。希望你也能在图书馆收获学习与成长的快乐。
   ———徐丹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对我来说,最令人欣喜的时刻莫过于借到的书上有之前借阅者的痕迹:虽然现在的电子借阅手段让借阅记录那张薄薄的纸片湮灭在时空之中。但总有些什么东西留下来———咖啡渍、折过的书角、有荧光笔标记的句子,甚至是夹在书页中的一缕细发。它们是这所学校关怀的一部分。
  幸好有图书馆在。我在做高数作业的时候、在线性代数课堂上、在深夜编代码的时候无可避免地觉得孤独,但幸好我能透过被翻阅过许许多多遍的小说和那边的人牵手,与他们一起呼吸,他们告诉我:你从来不是一个人。
  这里还有其他需要我们深入发掘的地方,比如新图藏在南面的小组讨论室,一楼的KTV;比如徐汇校区的图书馆,外观古朴而华丽,进入之后才会发现它下沉式的新潮设计……也许各个分馆都有它们独特的风貌,在接下来的四年里慢慢寻找吧。
———高若彤(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仗着住在东二区的便利,我一有空就往新图跑。即使是在外面可以小声交流的区域写一下午的作业,这一天也会因图书馆而变得欣然。加入图书馆学管会也算是夙愿之一,因而值班从不成负担———图书馆的气氛总是令人舒服的。如今才是大一,作为“小鲜肉”一枚,自觉和图书馆的缘分还长,因而庆幸、因而欢悦。“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如是说。可我却以为,图书馆本就应该坐落于人间,在万千烟火中兀自独立,在万千红尘中静静昭示着过往前尘、眼下之光和漫漫长路。
———潘颜(媒体与传播学院)
第一次踏进的应该是包图吧。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在思源湖畔漫步的时候踏进了包图。包图的空气是有味道的,那是书堆积时间久了的味道,也是知识和文学的味道。包图其实不算大,略拥挤的座位、稍显旧的设施;包图又的确不小,在我需要的时候又刚刚好。每天下课的时候坐在包图自习,累了就随手拿出一本小说翻阅。一看就入迷了,走的时候顺手把这本书借走。每日如此,平日里看书并不很多的我竟然在大一一年的时间里借走了120本书。虽然这在交大算不上什么,毕竟交大年度借阅第一名借了600多本书呢,但是对于我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感谢图书馆,既让我遨游在文学的殿堂中,又让我走在真理的理性里,一步一步,一点一滴,不断地充实着自己。
  因为很偶然的原因,我在领读者计划开始之前就作为创始人加入了领读者。之后,组织每月的共读共思、策划组织暑期的行走式阅读、组织社团的内建活动,把领读者的阅读推向学校,也组织招新和破冰,逐渐让我结识了一群热爱阅读、倾心付出的小伙伴,逐渐在付出中充实了自己。
   ———尤志远(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在交大,图书馆甚至远远超乎我的期待,成为我不二的伊甸园。难忘端坐在A200那古色的木制桌椅上,手捧一本《菜根谭》,宛如咀嚼一根根草叶般咀嚼“修身、应酬、评议、闲适”中的处世哲学;难忘俯身于C200的书案前,沉浸于浓郁的学术氛围中,伫立于麦克劳林的街头,仰望着拉格朗日的星空,如梦似幻,亦愈发真实可感;难忘召集高中校友,在最雄伟气派的包图面前留下珍贵的合影,以及“学弟学妹加油”的齐声祝福;亦难忘在温情满满的学管会大家庭工作的日子,每一次对志愿者的悉心引导,每一张留下自己并不好看字迹的素拓条,每一个与同事心照不宣值班的夜晚,结识了一群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相遇的小伙伴……我始终相信,一切皆缘。与图书馆结缘乃生之幸事,我愿沉心于此。
   ———单张拓(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我也数不清有多少次在思源湖旁背单词等待包图开门了,思源湖畔是个好地方,早上有打太极拳的大爷,没事闲聊几句,从朱元璋聊到两广,从钧瓷聊到釉色,从国家战略聊到专业前景,至今,我还留着那个大爷送给我的钧瓷,礼轻情意重,萍水相逢遇知己。
  文学社科阅览室是我常去的地方,在这里,我觉着单单是看那些书名就是一种享受;艺术语言阅览室里的画册更是让我大饱眼福,我捧起张大千、林风眠的画册爱不释手,在这里,我足不出户就遍览天下展览。
  走近包图,书架即有种纸张老旧的味道,翻开时,书页已经微微发黄、咔咔作响。你能说你不爱这时间积累的风尘吗?包图有许多年轻的学生馆员,也有头发花白的爷爷馆员。你能说你不爱那轻轻用手抬动老花镜的动作吗?新图有精致的地板,华丽的灯光,而包图有一汪透过窗户即可尽收眼底的思源湖水。你能说你不爱那刷题时抬起头拥抱的片刻宁静吗?
  思源湖,美在它的无穷变幻,美在它带给人无比的宁静。晚上坐在包图,眺望思源湖,看到黄色灯光的一缕缕倒影,我不免想起梵高的星夜,灯光虽然不是那样的蓝黄交错,但也是别有一番味道。
   ———范娇姣(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图书馆是无声的,也就意味着它代表了一种不能说话的孤独。就像是那些呕心沥血的科学巨擘,他们的成就大多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坚守,对于孤苦生活的忍耐与享受。
  我喜欢呆在新图,因为在每一个独特的区域,我都能感受到它所藏书的独有的感觉,无论是理学的理性,还是生医农的生命之感,抑或古文化的深沉庄重。在这里,我确实可以做到心无旁骛。它会有一种气场,带着一种书香气,一种儒雅气。
  我相信,大学需要我们自己对知识的信仰,只有在图书馆,我才能了解到我所需要的知识,才能充实自己,才能掌握自己的学习节奏和生活轨迹。
———王宝鸿(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