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建立健康的导学关系

环境科学技术学院教师-胡云行

    期次:第1612期   


  导语:如果科研是一条河流,导师要管控大的流向,但不限制每条支流的自主流向。
  由于研究生教育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很多专业学者和政界人士纷纷呼吁加强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支持,借此培养出合格的乃至出色的研究生。对于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培养合格的研究生,是无数教师在数十载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我始终认为,培养合格的、甚至优秀的研究生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
  一、何为健康的导学关系
众所周知,成功培养某个个体的经验和方法难以复制,当然,不作取舍全盘复制的做法本身就不值得提倡。这是因为教育不是流水线生产,成功的基础不在于模式化的复制;教育更像是农业———“生地西瓜,熟地百合”,讲究的是个性化的浇灌。而针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特点,健康的导学关系才应当被认为是培养人才的基础。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这本讨论经济学的著作中花了相当的篇幅讨论了导学关系———在他看来,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来选择导师甚至更换导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导师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学生保持旺盛的创新精神。由此不难看出,研究生培养的“成功”是导师和学生双方共创协作的成果。那么对于学生和导师来说,健康的导学关系分别意味着什么呢?
  1.针对学生而言
就学生而言,我们不禁会思考,上述所谓的成功要如何评判呢?看论文数量多少?看论文质量高低?看课程成绩高低?还是看社会实践丰富与否?上述固然是成功的一些必备要素,但是在我看来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成功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决定性品质主要有三点:一是积极主动;二是善于思考;三是具有自信。首先只有学生主观上产生求学欲望,积极思考,导师才有可能对其进行的指导与帮助,从而在研究中不断取得成功,增强自信,这样才能树立更远大的志向与清晰的目标,最终取得大的成就。达到这般要求的学生才有可能在健康的导学关系中把自己发挥最大。
  2.针对导师而言
一个好的导师,必定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卓越的学术水平,二是认真负责的优良品质。对于研究领域,导师必须是站得高、看得远,能把研究生带到前沿,对学生的研究具有实质性的指导能力;导师的认真负责首先完全不同于“甩手掌柜”的作风,但也绝不是事必躬亲。真正懂得“认真负责”这一品质内蕴的导师应当在学生独立做科研的过程中“适当干预”,也就是说要积极关注学生的科研过程,及时发现学生所未能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他们适时解决问题。
  二、实现健康导学关系的方法
在具体的科研实验过程中要如何有效地实现这种健康的导学关系呢?
  2018年4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前后,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一个针对研究生教育规律的讨论,并归纳出了一些潜在的研究生教育规律。其中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教学相长是认可度最高的三条。
  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具体来说,导师要根据学生自身不同的情况,进行有策略有技巧的“干预”,这就需要导师判断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是遇到了“问题”还是“瓶颈”。如遇到问题,导师则要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遭遇瓶颈,无法突破,导师则要及时提供帮助解决问题,避免问题积累,打击学生研究的积极性。举例来说,如果科研是一条河流,导师要管控大的流向,但不限制每条支流的自主流向。当学生遇到“问题”,研究进展缓慢,就好比河流里的淤泥,导师的工作就是清淤,恢复河道正常功能,目的是加快科研进程,促进科研成果输出;而遇到“瓶颈”,如果不及时解决,科研可能会停滞不前,这就好比是河道堵塞,或者流向错误,导师要及时疏浚,开挖新的航道,或者适当改变流向,以保证科研试验的顺利进行。
  因材施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在于教师不仅仅自己要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风格,而且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特点,促使学生把学习风格转化为学习策略。在科研过程中学生的关注点可能集中在实验数据、实验结果等比较紧要的方面,而忽视了作为实验操作主体的自己在实验中的优劣得失。其实很多实验都表明,当学习者能够意识到自身学习风格特征与学习任务要求的匹配关系时,便能够作出主动的努力,这就是所谓的有策略的学习。但是这种意识的觉醒往往需要导师有意识的点拨与培养。
  2.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是研究生培养最具特色的规律。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就一个研究课题而言,研究生对具体的研究过程、方法以及结果是最为清楚的,导师应该向学生了解这些,才能对学生进行实质性的指导,同时也能使自己得到不断的提高。具体来说,需要导师一方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定期汇报,了解学生研究进展,以及布置和调整下一步工作的方向与重点,从而促进学生科研与思辨能力的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信心,提升学生做出具有挑战性、高水平研究的可能性。
  3.循序渐进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建立在前一阶段的发展之上。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更为符合这一发展特点。循序渐进的“序”包括科研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以及认识活动本身之序,是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研究生在做科研方面,大多数时候尚处于学习者的层面,导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进度调整灌输内容的容量,切不可贪多贪快,为完成试验进度就忽视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难关。其次要注重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例如实验过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归纳和总结,及时写成论文。导师要指导学生如何从实验结果中找出规律,发现新的东西,并用论文的形式把这些表达出来。导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论文,这不仅仅是对研究领域的贡献,而且在论文送审过程中,专家的评审意见和建议对学生的研究也很有帮助。这一点一滴的积累能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任何一个优秀研究生的培养都是学生与导师成功合作的结果。在这过程中,学生必须刻苦努力,导师要认真负责。
(作者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