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康:交大掌门人西迁领导者

    期次:第1620期   



  编者按:上海交通大学是一所有着优良爱国奋斗传统的高等学府。在祖国的建设发展中,交通大学的莘莘学子,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和毕生奋斗的事业紧密融合在一起,谱写出了一曲曲交大特色的“爱国奋斗之歌”。本报特推出“爱国奋斗”专栏,汇集交大人爱国奋斗的故事,弘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激励和引导今天的交大人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把个人理想融入祖国发展伟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彭康(1901-1968),江西省萍乡县人。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鹿儿岛第七高等专科学校和京都大学哲学系。1927年回国投身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当时沪上著名文学团体———创造社的重要成员,先后翻译马克思的《费尔巴哈论纲》、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和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等经典哲学著作。他曾被捕关入上海提篮桥监狱和江苏省反省院长达7年,出狱后即走上抗日战争的第一线,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及后来的解放区历任党政领导职务,主持宣传、文教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任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山东省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主任等职。1952年作为中央文化教育考察团副团长出访东欧七国,以半年多的时间系统考察了苏联和东欧的高等教育。1953年7月正式到交通大学任职。彭康在交通大学及迁校后的西安交通大学职掌校务达14年之久。
  交大掌门人:要为国家多培养几个钱学森
1952年2月,经中共中央华东局组织部批复,正式建立中共交通大学委员会,以李培南为书记。学校实行党委领导。同年9月23日,华东局教育部提名彭康任交通大学校长。11月15日,毛泽东签署彭康任交大校长的任命书。1953年1月21日,中共中央华东局组织部批复彭康任交大党委书记。
  彭康是一位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哲学家、教育家。数十年的革命生涯和教育管理经历使其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懂得运用唯物辩证法及按照教育规律开展学校的工作。他的办学箴言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就是两条,一条是党的领导,一条是师资队伍”。他认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他在出任交大党委书记和校长期间,坚持实事求是,创造性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建立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体系,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完善院系和学科体系,制订一系列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为探索和建立社会主义的大学管理模式、促进交大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彭康到交大任职之际,正值学校全面开展教学改革。他积极倡导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尊重来校工作的苏联专家。彭康深入进行调查研究,采取各种办法安定教学秩序,在校务委员会常委会上提出某些课程内容精简、某些课程缓开、程度较差的学生免修俄文、考试测验暂停3周等建议。(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