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斯宪在建院15周年纪念大会上对上海交大国务学院提出希望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前瞻性研究

    期次:第1622期   



  本报讯 11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建院15周年纪念大会在徐汇校区文治堂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陶行知国际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席、行知丝路研究院校长李小琳,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原院长、 Anna M.R. Lauder 终身讲席教授 Paul Cleary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俞可平,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宗光,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谢绳武,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德秀,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咨询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驻奥地利原特命全权大使卢永华,上海交大国务学院咨询委员会委员、东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蒋学明,中国驻乌克兰、波兰、哈萨克斯坦原特命全权大使、驻俄罗斯原公使周晓沛,上海交通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叶取源,上海市长宁区副区长、国务学院2005级校友孟庆源,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周承,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曹友谊,上海交大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仰颐,上海交大原党委常委李建强,耶鲁大学 Ira V Hiscock 冠名讲席教授、耶鲁大学生物统计系系主任 Zhao Hongyu,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朱启贵,中共隆昌市委常委、隆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开淮,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大致远访问讲席教授钟杨,增爱基金会理事长胡锦星,上海交大国务学院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深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臻,陶行知国际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长王景弘,紫江基金会秘书长陈琳,爱帮诊公司董事长张书君,上海衍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七彩之心专项基金发起人朱壮飞,上海乾动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毛乾坤,深圳市医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亮等出席会议。
  15年来,国务人秉承交大“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之校训精神,培养具有坚定信念、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一流人才,科研经费、重大科研项目、学术成果获奖、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呈上升趋势,同时创办学术期刊、出版各类蓝皮书、举办各类高层次学术论坛及研讨会,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学院还积极开展国别(地区)研究,与30多所全球知名高校签订院际合作协议,培养众多优秀的国际研究生。此外,学院及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众多专家学者的资政建言报告得到中央及省部级领导批示,决策影响力也持续攀升。
  纪念大会上,姜斯宪、李小琳、Paul Cleary、王宗光、谢绳武、马德秀、卢永华、周承、姜文宁见证了一系列揭牌、签约及捐赠仪式。Zhao Hongyu 和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刘帮成共同为上海交大-耶鲁大学卫生政策联合研究中心揭牌。行知丝路研究院秘书长王景弘和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振全签署了上海交大国务学院与行知丝路研究院的战略合作协议。王开淮和李振全签署了上海交通大学国务学院与四川省隆昌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
(下转第2版)
  -----------------转版-----------------
  (上接第1版)纪念大会最后,姜斯宪致辞,他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对出席大会的各位嘉宾、校友以及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学院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对国务学院全体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回顾了国务学院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高度肯定了国务学院15年来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他表示,如今上海交大正加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国务学院及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将作为交大构建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布局,冲击世界一流大学中的重要力量。姜斯宪代表学校向国务学院提出三点期望:一是要围绕“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二是要围绕国际学术前沿,围绕中国国情和国家重大需求,积极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多贡献;三是要把握“双一流”建设契机,继往开来,谋篇布局,继续探索符合新时代特征和交大特色的一流学科建设之路,要进一步巩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要阵地、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凝聚学科方向,发挥资源整合优势,筑峰补短,力争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罗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