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无人小巴”从交大开向世界

———记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杨明教授

    期次:第1627期   



  13年前,无人驾驶在中国还鲜为人知。有一位年轻人,加入欧盟第五框架计划智能车重大项目,攻克无人驾驶关键技术。留法归来,他创办了交大智能车实验室,打造针对实践教学开发的智能小车平台。他就是上海交大2018年教书育人奖一等奖获得者、上海市浦江人才、全国宝钢优秀教师、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自动化系党总支书记杨明。
  始于“教”与“学”,不止“寓教于乐”
  杨明坚持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本,先后主讲4门本科生课程和1门研究生课程,在学生心中埋下了学术研究的种子,激发出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授课之余,杨明指导学生完成2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并指导研究生参加了智能车领域国际顶级比赛 KITTI 和国家自然基金委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屡获佳绩,培养了学生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他率队参加2018年国家自然基金委智能车未来挑战,获离线比赛冠军。
  杨明担任国家精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负责人,积极构建了“导引-基础-综合-创新”课程群。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团队出版“十一五”规划教材2本,完成了国家级精品教材的修订,修订中率先将优化思想引入经典控制理论,该成果获得了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同时,杨明借鉴哈佛大学案例式教学法,采用“案例+实验”的教学方式,带领教学团队研发了一系列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该教学法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深受学生好评。该教学成果获得了2013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导”与“悟”,竞赛科研出真知
杨明以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为背景,跨学科组建教学团队,系统地建设创新课程、创新基地和创新项目。他带领学生先后两次获得全国智能车竞赛全国冠军。该成果获得了2008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他指导的博士生李亮在国际顶级期刊中发表论文5篇,及国际顶级会议论文5篇。
  杨明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和机械工程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养学生从事与智能车辆有关的定位、导航、感知、控制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以及自主驾驶、辅助驾驶和协作驾驶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他不断探索和实践了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范例。
  孜孜20年,成果落满地
杨明从事无人驾驶研究20余载,他先后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及面上项目。1项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多项国际合作项目,重点开展自主驾驶、辅助驾驶和协作驾驶三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过自主创新和攻关,在环境建模、车辆定位和目标检测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近30项,并在园区无人小巴、无人仓储物流、高速辅助驾驶等领域进行了应用推广。这一系列的成果落地,推动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也见证了无人驾驶浪潮的兴起。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