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发布一批新成果

    期次:第1637期   


  本报讯 4月6日至7日,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暨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中华创世神话”首届新成果发布暨专家论坛在闵行校区学术活动中心举办。校党委副书记、神话学研究院院长顾锋,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任小文,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王卫东致辞。资深教授、神话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叶舒宪作主旨演讲。人文学院院长、特聘教授、神话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庆存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发布的《玉石神话信仰与华夏精神》一书,是以叶舒宪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最终成果,是中国本土新文化理论体系和新方法论的全面应用和攻坚案例。项目历经6年艰苦努力,以突出的理论创新和厚重扎实的成果规模(12部专著,103篇论文),获得国家免检结项的殊荣。这部著作与2015年出版的《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和即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玄玉时代———五千年中国的新求证》,共同构成“玉成中国”三部曲。与本书同时发布的,还有《文学人类学新论———学科交叉的两大转向》《四重证据法研究》《希腊神话历史探赜》,共四部专著。这一系列成果对根植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重要问题做出全新阐释,为中华文明的探源找到了“玉石信仰”的突破口,并探索出一套归属文学人类学的、以“四重证据法”为核心方法论的中国本土文化理论体系。
  《玉石神话信仰与华夏精神》一书,以九千至一万年的玉文化的大传统为立论基石,通过西部七省区250个县市的调查采样,划定了总面积20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西部玉矿资源区”,凭借丰富的田野样本、“接地气”的田野经验,重新建构起玉礼器的神话学,揭示华夏文明的精神和信仰之根,挑战中原文化是华夏文化之根的传统观念,提出“玉文化先统一中国”的独创观点。
  《文学人类学新论》和《四重证据法研究》的亮点,在于理论与个案的完美衔接,整合了文学人类学学科历经30年提出的一系列原创理论,如“文化符号N级编码”“神话观念决定论”“神话中国论”“四重证据法”,充分体现了文学人类学这门在跨学科潮流下诞生的新学科爆发出的强大理论原创力和阐释力。
  《四重证据法研究》是国内第一部全面论述四重证据法的学术著作。在西方后现代史学研究中有一个观点,没有历史真相,只有历史叙事。人们出于各种目的对历史的每次叙述都在消解历史真相。在知识考古中,最大的难题是历史间距。因为时空阻隔,无法跨越的鸿沟使得此岸的人们永远没有办法真正亲临彼岸,去抵达历史事件发生时的真实情境。正是在这样的学术困境中,中国文学人类学四重证据法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有了划时代的价值。
  中国的历史文化认同观念由来已久,不仅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叶舒宪看来,文化自觉不是口号,而是整体、深度和全新认识的中国文化,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将文化自觉落到实处。
(雷欣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