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在BIBF发布国内外首份《外文学术图书引证报告》

用大数据方法发掘学术图书使用规律

    期次:第1651期   


  本报讯 8月21日,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开幕当天,上海交通大学出版传媒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了《外文学术图书引证报告(2019)》发布会。该报告成为国内外第一份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深入发掘学术图书使用规律、评估学术图书及学术出版机构影响力的引证报告。
  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副局长赵海云,中国编辑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传媒研究院院长郝振省,国家出版基金规划办公室原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传媒研究院兼职教授祁德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院长韩建民,中国版协科技委常务副主任吴宝安,上海市委宣传部版权管理处处长薛彬,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副总裁布莱恩·戴维斯,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亚太区执行主编威廉·阿克尔,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总监马克·查尔斯沃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传媒研究院执行院长谈毅、特聘研究员黄镝等国内外领导和专家出席,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李芳主持发布会。
  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副局长赵海云对《外文学术图书引证报告(2019)》发布表示祝贺,他指出该报告努力为国际学术出版制定定量评价体系,对于国际学术出版生态圈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报告的编制方法和过程,促进国内外学术出版的交流与合作,为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传媒研究院院长郝振省在致辞中表示,《外文学术图书引证报告》以科学数据为基石,创新了图书评价的领域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国际视野和应用价值。借助这份报告,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可以及时地捕捉到国际上关于专业领域的最新发现、发明及科研成果,高校、科研机构及图书馆可以用较少的资金订购到多学科、多领域的学术著作,我国出版单位则可以更精准地引进一流的相关学术著作,也可以向这些出版单位输出相应的学术著作,而这些恰恰又构成了对于出版机构和作者们的国际学术评价结果。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传媒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黄镝在发布会上对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这是国内外第一份外文学术图书引证报告,展示了近三年来近千种高被引外文学术图书及近百家高被引出版机构的总被引次数、综合排名及分学科排名,填补了国内外学术图书及学术出版机构定量评价的空白,有助于推动学术图书资源的出版、传播和利用,为中国图书“走出去”提供了权威、专业的数据和研究支持。
  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副总裁布莱恩·戴维斯评论说,《外文学术图书引证报告》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图书评价思路和可量化的指标,相信该报告会帮助出版商、图书馆、研究者和研究机构作出更好的选择。
  上海市委宣传部版权管理处处长薛彬表示,上海作为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发祥地和学术研究与出版的重镇,也希望在学术出版评价方面能勇于发挥作用、引领潮流。此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传媒研究院与出版社一起,对于如何科学地定量评价学术出版、建立学术图书的评价体系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对学术研究和出版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据上海交通大学出版传媒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行业研究团队负责人谈毅介绍,《外文学术图书引证报告》是该院发挥上海交通大学办学优势,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传媒新型智库的成果之一。该报告将每年发布一份,2020年及以后的报告将进一步丰富数据来源、完善指标体系,尝试增加作者评价和中国出版机构“走出去”效果评价等重要内容。
(李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