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计算尺背后的感人故事

□钱学森图书馆游本凤

    期次:第1661期   


  钱学森是世界公认的伟大科学家。他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开创者和“两弹一星”元勋获得者。那戈壁滩喷射的“东风”烈焰,那罗布泊升腾的“两弹”蘑菇云,那太空中奏响的“东方红”乐曲,那飞向南太平洋的洲际导弹,一个个大国重器,让西方世界不寒而栗。他为共和国筑起一道坚固的铁壁铜墙立下了不朽功勋。
  他身为伟人,在惊天动地、开创伟业的背后,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博爱胸怀和高尚情操。
  在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第一展厅一个玻璃橱窗里,有一把很不起眼的计算尺,每天吸引着许多参观者。他们纷纷在此驻足,聆听讲解员讲述这把计算尺背后的感人故事。
  四十多年前,钱学森在中科大力学系任教,为培养祖国国防科技人才而提携后学。那个年代,社会上还没有计算机,计算尺是当时使用很广泛的计算工具。所谓计算尺,其实就是一种简易的手工计算工具,它的外形很像一把直尺,由三个互相锁定的有刻度的直条和一个滑动游标组成,滑动游标可沿着长度方向自由滑动。计算时,只要通过滑动游标上的记号和其他固定条上的记号对齐,然后通过相对位置一一读出计算结果。
  计算尺就像传统的算盘,虽不算先进,但在那个年代作为必备的学习工具,力学系的同学上课时应人手一把。但让钱老觉得奇怪的是,大多数同学却没有计算尺。经过询问,原来许多同学因家境贫寒,竟买不起一把计算尺。
  这让钱老感到心情沉重。钱老知道,作为理工科的学生缺少计算尺,就像工人做工没有工具,就像农民种田没有锄头,就像战士打仗没有枪支一样。
  钱老为此坐立不安。那时买一把计算尺要十多元,而当时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二三十元。这一把昂贵的计算尺,就像一根压垮学生的“稻草”,让他们尴尬和无奈。
  于是,钱老毫不犹豫地拿出他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奖金一等奖的1万多块钱,让学校教务人员赶紧去给每位学生配一把计算尺。而教务人员为了省钱,到文具店挑最便宜的买。但由于店里数量不够,买来的计算尺分配不过来,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拿到。钱老知道后,又指示教务人员不要省钱,即使价格贵一点,也要买足数量,保证班里每个同学都有一把。于是教务人员又去买了一批价格稍贵的计算尺。时任班长黄吉虎拿到的,就是一把价格稍贵的价值18元的计算尺。这对家庭贫困的黄吉虎来说,简直就是一件“奢侈品”。当他拿到凝聚着钱老爱心的计算尺,左看右看,爱不释手。为了怕和别人的计算尺搞混,他还特地在上面刻上自己的名字。
  现在,这把见证那个时代特征的计算尺就静静地躺在展柜里,讲解员每天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述其中的生动故事。而在故事背后,人们依稀看到,当年一代代莘莘学子虽然生不逢时,碰到各方面的重重困难。但在大师钱老的精心栽培下,他们刻苦学习,奋发有为,誓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知识和才华。毕业后,他们走出课堂,奔向社会,在各行各业的人生大舞台上,以国为重、无私奉献,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辉煌事业。
  据统计,当年中科大力学系数百位毕业生中,共出了7位两院院士、7位科技将军和一大批栋梁之才。而黄吉虎后来留校做了老师,像钱老一样,成为一个教书育人、授业解惑的灵魂工程师。
  睹物思人,感念恩师。2008年,在中科大50周年校庆之际,黄吉虎向钱学森之子、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捐赠出这把珍藏了三十多年的计算尺,以表达他对恩师钱学森的感激之情。2011年,在钱学森图书馆建馆筹集文物时,这个“宝贝”又由钱家捐赠给了钱馆。
  浩瀚宇宙,“两弹一星”耀苍穹;教书育人,钱老桃李满天下。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先行者和领军人,他不仅是知识的宝藏、科学的旗帜,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富国强军的巨擘。
  透过一把小小的计算尺,我们看到的是:钱老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对事业的爱、对学子的爱。他的崇高精神和博大爱心,感动天地,辉耀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