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记校老教授协会组织的参观活动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刘玲远(退休)

    期次:第1662期   


  近年来,校老教协组织广大会员赴本市郊野的参观活动精彩纷呈,其中新开放的广富林遗址公园、新打造的金山嘴渔村与新建成的南汇嘴观海公园,可谓反映上海历史风貌、地理特征及社会发展进程的代表性景点。
  “上海历史文化之根”———松江广富林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早在6000年前,松江原住民就在此繁衍生息,4000年前来自黄河流域最早的一批移民与原住民,共同创造了上海的历史。1959年,广富林一带开河时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经过四次考古,发掘出文化墓葬、残余干栏、陶器碎片、鹿骨堆、青铜器,灰坑稻壳等,证明了“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先有广富林,后有松江史”一说,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遗址公园的“水上屋顶水下展馆”内有出土文物、发掘现场的模拟展示,并配有时光隧道,讲述从华亭县—松江府—广富林古镇的演变和发展;“富林印记”展示了考古发掘过程;“骨针广场”是遗址的核心地标;“集贤坊”内贤人荟萃;走进明末抗清志士“陈子龙纪念馆”,“庆卿成尘渐离死,异日还逢博浪沙”慷慨悲壮之诗又回荡在耳畔。
  “上海最后一个活着的渔村”———金山嘴渔村,如今成了一个打卡的网红地标,它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呢?明洪武十九年(1386)为防御海上倭寇侵扰,筑城建卫所,因与海中大小金山相对,故名金山卫。濒临杭州湾畔的金山嘴在金山卫东面,与金山三岛隔海相望,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记载金山县:“沿海一带,浅沙至金山嘴而尽,潮退时通船亦可到岸。”清末民初,金山嘴渔村渔业兴旺,春秋两汛商贾云集;上世纪80年代,捕鱼范围更是从杭州湾走向远洋。后因化工污染与过度捕捞,渔业资源衰竭,渔民们转向陆地养殖、加工与做海鲜生意。进入21世纪,随着金山嘴老街修缮一新,渔村博物馆、渔具发展史、画家工作室、渔家客栈等一一诞生,古老的渔村重新焕发出崭新的活力,作为精神财富的杭州湾海洋文化得到了光大。
  “上海的天涯海角”———南汇嘴,内扼扬子江、毗连杭州湾。《旧唐书》记载:“扬子江水出海后受海潮顶托,折旋而南。与钱塘江水在此交汇,形成之陆,则曰南汇”。因其东南端突如嘴,故明洪武年间便有“南汇嘴”之称。本世纪初建设者们筑海堤、围滩涂、开滴水湖,建海港城市,洋山深水港、东海大桥、临港新城由此诞生。南汇嘴观海公园内有一处标志性景观:总用钢量120吨的巨型"司南鱼"(指南针)雕塑,气势恢宏。“世界方位经纬纪念广场”中心“南汇嘴坐标点标识”,广场四周刻有世界十大港口城市的方位与经纬度;黝黑的“吹泥管”、粗犷的填海“基石”、收集在“玻璃金字塔”里的海底泥沙,真实地记录着在滩涂上吹沙填海工程的艰辛。印制在不锈钢板上的资料照片和建设者工作场景的雕塑,展现了当年建设的惊心动魄。
  “上海背靠长江,面向太平洋”。通江达海是上海城市地理环境特征,从广富林象征先人编织渔网工具“骨针”的核心地标,到与金山三岛隔海相望的杭州湾畔,再到雄踞东海之滨的扬子江与钱塘江交汇处,今天上海的腾飞与先辈开创时的坚韧与进取一脉相承。老教授们在寻广富林之根、探金山嘴之幽、品南汇嘴之美,看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新成就中,增强了自豪感和幸福感,真可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