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为园丁春意暖才有桃李蓓蕾红

———记全国师德标兵俞勇教授

    期次:1195   



  全国师德标兵俞勇的名字,首先要和上海交通大学ACM代表队联系在一起。
  被称为“头脑奥林匹克大赛”、“全球最聪明的人的比赛”的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能够首次移师中国,并由我校主办,与我校ACM队多年来取得的傲人成绩密不可分。
敢为人先
  2002年3月,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第26届总决赛上,俞勇率领我校ACM队首次将冠军奖杯揽入怀中,那是中国,也是亚洲高校第一次夺冠。2003年3月,第27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总决赛中,俞勇率领全部由第一次参赛的年轻选手组成的上海交大队,获得了银牌。2004年12月,第29届ACM国际大赛亚洲预选赛中,我校参加5场预赛,获得了4个冠军。
  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第29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在上海举行,俞勇率领我校ACM参赛队再次力克群雄,获得了全球总冠军。2007年我校ACM参赛队又一次捧回了银牌,为交大,也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学生们站在了世界水平的领奖台上,俞勇则体验到了一名教师的光荣和幸福。
从严授业
  俞勇教授1996年开始担任我校ACM赛事的教练时,我校的ACM训练还是一片空白,条件非常简陋,学生也参差不齐,更困难的是没有经验可以学习,没有先例能够借鉴,一切都要自己琢磨和探索。但俞勇自有一股韧劲,他一头扎在国际上关于ACM的浩瀚材料中,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着其中的精华,再教给学生们。为了琢磨出其中的奥秘,为了让学生们尽快做出成绩,俞勇可谓绞尽脑汁,不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对学生的要求,有时候也近乎苛刻。
  “训练和竞赛一样认真,竞赛就有可能像训练一样容易”,俞勇常这样解释他平日训练的“苛刻”要求。ACM队的日常训练异常枯燥和辛苦。每周有2次,每次5个小时。而且,因为完全不能影响学习和上课,所有的训练都要在课余时间完成。
  ACM小组的同学都知道,看上去和蔼可亲的俞勇教授在学业上却严厉得“吓人”:俞勇要求ACM的队员,要从别的队员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就能感受到对方的想法。参加ACM比赛的队员都是俞勇亲自挑选的。他挑选队员,不仅要求智力高,还要有领导气质、善解人意等综合素质及相互配合的默契。他说:大家的水平都不低,一个和谐的团队是真正的制胜法宝、成功秘诀!
  俞勇对“致胜法宝”的关注,有时候甚至超过了他对“技术”的要求。在ACM的集训中,有一阵,一个小组中的几名学生感觉自己进入比赛无望,便开始吊儿郎当,还把这种情绪在集训队里传播开来。俞教授发现后十分生气,毫不留情地将这3名队员“开除”出去。俞勇常说:ACM程序设计大赛这样的比赛,每个人的实力都很强,拼在一起不一定就很强,所以就要有很多的观点灌输给学生们,使每个人的实力都发挥到极至。在别人看来,俞勇已经非常成功了,但俞勇却认为,当老师不仅仅是把学生送上领奖台这么简单。
身正为范
俞勇热爱着自己的学生,也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最终表现为二十年如一的执著。俞勇率队获得了2002年世界冠军后,也有人劝他见好就收,急流勇退,更有大企业用相当于CEO的职位和薪水想让俞勇跳槽。俞勇微笑着说:要是想跳槽,我早就跳了,不会等到现在;要是为个人名利,我早就是教授了,没必要用ACM班来考验自己。他作ACM的初衷,就是想要给很多有才华、有能力的孩子,提供一个可以施展才能的舞台。
  随着在国际比赛中不断获奖,交大计算机系和ACM竞赛成绩逐渐蜚声国内外,求学者慕名而来。俞勇又一次“自讨苦吃”,在学校的支持下,创办了国内首个ACM班。这个班不但请来国内各大名校的名师、还有国外名师“客串”;不但听老师传道,还专门开出课程让学生自己上台讲课……不但学生、连一些学生家长也向俞教授提出,想要加入这个班。工作量增加了,压力更大了,俞勇老师却觉得由衷地欣慰,因为这正是他的理想:“对于一些有才能的学生,开创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把他们培养成IT行业的领袖、计算机方面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