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车室里的钢琴

□琉森

    期次:1204   


  暑假的第二天是高考发榜的第一个日子,上午在家收拾行装、中午拿到录取通知书、下午登上北去的列车。
  这样的快节奏显然不是中年人所为,儿子在前两天里就定好了车票。
  也罢,最近的一周上海超过三十五度已经有好几天,到出发的七月十九号预报的最高温度都是三十八度六。谁要把温度计摆在正午的大马路上,那红色的液体定是要穿壁而出了。
  上海直达北京的列车在每一个黄昏里接连二三地开出,夕发朝至。候车室是新近辟出的软车厢专用,人少、开阔。座席是软软的沙发围成沙龙的式样,每个沙龙的中间摆着一方茶几。这样的款式,可以一人独处依座而眠,当然也可以三五成席,侃侃而谈;的确是动静皆宜。
  候车室的中央赫然地摆着一架三角钢琴,黑亮的外壳上一些绒绒的灰尘,怕是很久都没有开启了。
  提前了一个小时到达车站,候车的人起起落落,差不多七、八分钟就有一批人进站上车。人少,自然就安静但这一切却有一种失真的效果;或者说晃如隔世的感觉。因为在一墙之隔的另一边,是拥挤不堪和嘈杂一片;其中包括那些年老体弱者或是幼小的婴孩。
  如果一个国家富裕得福利到每一个人,必然会造就一大批懒汉;前进的步伐就会格外沉重。如果特殊的待遇只是有钱人在享有,尤其是这“有钱”并不完全是公平竟争的产物,那看上去多少都有点别扭;缺乏一种自然的美感。
  相得益彰的情形应该是通过艰苦奋斗之后成功的人有个安静、宽敞的休息场所而老人和儿童也有自己的候车乐园。不一定要有巨大的钢琴,只要有对劳动者真诚的尊重以及对老、幼恳切的怜悯就足够了。和谐本没有特殊的标志,只是格外的温暖人心罢了。
  显然,没有人会在这儿弹奏一曲。
  买不到别的车票才不得已走进这份“雅致”之中,一个普通人的旅程并不需要这种无声的钢琴伴奏。空气流通、环境整洁就已经很好。
  天色麻麻黑的时候,列车终于开动了。
  车厢很新、速度很快;软卧包厢当然也是地广人稀的舒适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