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瑞金百年

    期次:1205   


  编者按:通过以下文字,我们看到了从广慈到瑞金,一代代白衣天使薪火相传的足迹。区区数千字,确实无法详尽地将瑞金医院百年的历程以全貌呈现,但我们仍然希望这些经过岁月锤炼、口述笔录留存至今的材料,能够将一个“广博慈爱,追求卓越”的“瑞金”轮廓勾勒在读者面前,让读者看到医院百年来发展的脉络。
  二十世纪初,天主教江南教区主教姚宗礼(法籍)为了扩大天主教的影响,在上海法租界金神甫路(今瑞金二路)东侧购买了165亩土地,用于开办医院。1906年开始筹建,首期工程建造了四幢2层西式砖木结构房,一幢供修女用,一幢供职工用,两幢供病人用。病房下层设40张病床,分布于各室;2楼为特别室,设病床15张。姚宗李将医院委托天主教仁爱会管理。1907年10月13日举行了开院典礼,取名“广慈医院”,在教会内部则称为“圣玛利亚医院”。
  随着法租界的扩张,广慈医院周边陆续新建了许多机构和设施。东面是法国耶稣会的震旦大学医学院(今交大医学院),东北面为天主教仁爱会总院(今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南面是法国兵营、法租界巡捕房、会审公堂和监狱(今卢湾公检法等机构)。为此,法租界还从广慈医院地块上划出一部分土地,用于建造法国军人俱乐部和军人教堂。当时,这个区域成为法租界在上海的统治中心。
  从建院第二年起医院陆续增建了病房。至1932年医院成立25周年时,病床已经增至500张,设有特等病房,专供法国在华高级官员用;传教士病房;男女头等、二等病房、平民病房,以及产科病房和隔离病房。此外还设有法国海陆空军人转备病房,安南(越南)巡捕专备病房和“罪犯病房”(属法租界警务管理处)。
  上世纪30年代中期,医院进一步扩建,拟建了两幢5层病房大楼。由于日军侵占上海,该项目历时数年才完工。但启用不久后,于1941年被日军强行占领,作为他们的野战医院。由此医院被竹篱笆一分为二。病房楼为日军野战医院,老房子为广慈医院。其时,人们惟恐遭受日军戕害,一些年轻的修女撤回总院,还有一些医生离职到其他地方谋生,部分职工辞职还乡。老百姓生了病也不敢到来院看病。病人稀少,业务萎缩,医院经历了建院以来的第一场劫难。1945年日军投降,敌占病房归还医院,用于开设内科和外科普通病房,同时中心手术室、护士学校等也设在其中。
  广慈医院创设之初,仅有2名法国医生,他们主要管理住院病人。门诊病人则由修女施诊给药。1914年震旦大学设立了医科,广慈医院成为教学医院。1916年法国医学博士薛佩礼(法籍)来校任教,并兼任医院内科主任,使内科声名渐起。此后,震旦大学从法国招聘教师来中国任教。那时法国正处在一次大战后的恢复阶段,应聘来华的大多是战后复员的军医,还有一部分法国驻上海远征军中的随队医生也来医院兼职。至1932年,医院分设内科、外科、产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和电疗科等7个科室。只有法国医生8名,中国医生3名,外籍护士7名,24名修女(其中14人执有护士执照),医护人员数量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
  1933年,法国巴黎大学内科医学博士邝安堃回国,受聘为震旦大学医科内科学教授,兼任广慈医院内科主任。他的到来使广慈医院内科的发展加快。邝安堃结合临床实践,致力于当时的多发病,如回归热、伤寒和阿米巴痢疾等传染病预防治疗的研究。40年代又重点研究结缔组织疾病,在国内较早的确诊了红斑狼疮和结节性动脉炎,为当时医学界所关注。
  1935年法国里昂大学外科学博士徐宝彝回国,受聘为震旦大学医科外科学教授,兼任广慈医院外科主任。他进行了针对胃肠、胆、甲状腺等疾病的大手术,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被接纳为国际外科学会会员,还当选为上海医学会理事长。这个时期,广慈医院内外科的医疗水平在上海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了。
  1932年震旦大学医科增设了牙医专业,选派沈国祚医生赴法国巴黎大学牙医学院进修3年,1938年回国主持牙医系工作。广慈医院专门建造了一幢牙医门诊部作为牙医系的临床教学基地,成为上海牙医疾病治疗中心。1948年牙医系改为六年制牙医学院,是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系的前身。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广慈医院先后聘请了法国巴黎大学医学院外科学博士司比利特、儿科学博士米雄、法国资深传染病专家魏利奥、放射学专家载霞、留学比利时的外科学专家傅培彬、妇产科专家唐士恒、泌尿外科专家程一雄、耳鼻喉科专家刘涛、留学法国的皮肤科专家朱仲刚等专家,同时陆续增添了一批年轻的医生。
  发展至1949年,病床已经达到780张,全院共有医生50多名,完成了学科齐备的综合医院的规模始建,逐步踏入国内一流医院之列,并成为当时远东规模最大的医院。
  1951年10月上海人民政府接管了广慈医院;1952年改为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在当年高教院系调整和随后的校内专业设置调整过程中,广慈医院汇聚了沪上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他们中有儿科界一代宗师高镜朗、骨科学专家叶衍庆、外科学专家董方中、肺科学专家孙桐年、心脏病学专家陶清、传染病学专家杨宜、口腔内科学专家席应忠、口腔外科学专家张锡泽、整形外科学专家张涤生、麻醉学专家李杏芳、中医伤科专家魏指薪。还有一大批响应祖国号召,冲破重重阻饶回国的青年留学人才,包括朱大成、董得长、曾畿生、邱立崇等,大大增强了医院的师资力量和医疗力量。上海第二医学院初建之时,医疗系一部、口腔系、儿科系均设在广慈医院,由各有关专家、教授主持相关学科的教研组工作,开展教学工作。
  在临床医疗方面,先后增设了肺科、骨科、小儿外科、麻醉科、灼伤科、神经科、病理科、理疗科、同位素科,以及中医内科、中医伤科和针灸科。内科分设内分泌疾病、心脏疾病、血液疾病、消化道疾病等专业病房。口腔系也在医院内设置了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分颌面外科和整形外科两个专业,60年代初期两个专业分别独立建科)、口腔矫形科。
  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壮大,医院的综合实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规模也随之扩大。1960年后儿科系迁往新华医院,口腔系迁往第九人民医院。从此这两个影响力极大的专业有了独立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基地。广慈医院则集中精力做好医疗系的各项工作。调整以后的广慈医院病床数达到1100张,为医学生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医疗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宽松的空间。
  1954年,医院分别建立了内科、外科、儿科实验室。它们为医院的医疗水平领先于国内同行做出了重大贡献。1956年外科大动脉瘤切除手术使用冷冻干燥同种血管重建;口腔外科颌骨肿瘤切除手术后立即植骨为首创性成就。1957年内科在国内首先诊断出第一例内分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1958年成功救治灼伤总面积达89.3%,其中Ⅲ度灼伤面积23%的炼钢工人邱财康,刷新世界灼伤治疗纪录。1958年成立了高血压、伤科研究所,以基础与临床结合、西医与中医结合的综合治疗为研究方法,提高了高血压病、伤科疾病的治疗效果。1961年胸外科与上海医疗器械厂联合研制成功了“上海Ⅱ型人工心肺机”。1964年口腔科国内首例双侧根治性颈淋巴同期清扫术,治疗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获得成功。这些成就反映了广慈医院当时的医疗状况和学术水平。
  1966年5月成功救治了灼伤总面积达92%,其中Ⅲ度烧伤面积为90%的特大面积灼伤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领先于国际水平,首创了“混合皮肤移植法”,这一灼伤治疗方式的重大突破,在国内外广泛应用至今。1972年傅培彬与外科的部分医务人员潜心研究病死率极高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提出了清除或切除胰腺坏死组织,结合腹腔灌洗引流和肠道外营养联合应用的综合治疗方法。随后又制定了一套“个体治疗方案”,使该病的成活率达到68%,坏死而无感染的病人治愈率达到85%,此项优势一直延续至今。1977年傅培斌、董方中组织部分医务人员开展肝移植手术的研究,当年林言箴成功的为一名病人实施了国内第一例原位同种肝脏移植手术。1978年心胸外科张世泽等经过长期研究和准备,成功实施了国内第一例原位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瑞金医院(“文革”中,曾一度改名为“东方红医院”)开创了一条重振之路。1984年全面实行岗位责任制,恢复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考核,科学管理,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了大家的创造力。瑞金医院又创造出许多令世人关注的成就。
  1979年成立了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1987年成立了上海血液学研究所,1988年成立上海烧伤研究所,1998成立了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四个研究所均由瑞金医院直接领导。1994年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人类基因组实验室”、“内分泌代谢病实验室”在瑞金医院成立。1998年“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在我院血研所正式挂牌成立。2001陈竺院士领衔的上海市暨卫生部人类基因组学研究开放实验室,经专家论证,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为“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国家级第一个医学基因组学基础研究基地和重点实验室。2002法国在上海的第一个大型科技合作项目———中法生命科学和基因组研究联合体正式启动。同年以“人口与健康”为主导,生物学与医学交叉为特色的创新研究基地———“健康科学中心临床研究部”在我院成立。至2006年瑞金医院共有1093个科研项目获得各类资助,拥有各级各类重点学科23个;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项216项;发表论文2725篇,主编、参编专著170部。博士研究生授予点22个,硕士研究生授予点29个,博士研究生导师72位,硕士研究生导师99位。
  1989年烧伤外科专家史济湘获得意大利“惠特克国际烧伤奖”。王振义因与法国专家合作研究白血病的巨大成就获法国1990年“突出贡献医师奖”。1994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癌症研究基金会癌症研究大奖———“凯特林医学奖”授予给了为人类癌种治疗史上应用诱导分化疗法获得成功的第一人———王振义。1997年王振义又荣膺欧洲大奖———布鲁巴赫癌肿研究奖。陈竺获法国“卢瓦兹奖”,该奖主要授予法国在肿瘤研究领域内有杰出贡献者,每年奖励一名,陈竺是第一位获得该奖外国学者。1998年度王振义获法国“旗诺台尔杜加奖”。1999年陈赛娟获“世界杰出女生物学家奖”提名奖。1994年王振义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工程学部首批院士。1995年陈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生物学部中医药学方面最年轻的院士。1998年李宏为、林言箴被遴选为法国外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李宏为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骑士勋章。2002年陈竺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骑士勋章。2003年陈竺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这是继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后,我国第二位当选该院外籍院士的科学家。同年,陈赛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王振义获美国血液学会大奖———“哈姆·瓦赛曼大奖”。这是中国人,也是亚洲人首次获得该项大奖。
  1999年一名因血脂过高引起罕见凶险的急性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病人,几度濒临死亡,经过瑞金医院医护人员148个日日夜夜的抢救,在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心脏骤停的情况下逢凶化吉,重获新生。2002年,瑞金医院完成了国内首例劈离式肝移植手术。2004年,瑞金医院再次创造生命奇迹,亚洲首例腹腔多器官簇联合移植成功。该成果是当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同年,在受电击后胸部被高温铸模烫开,胸口几乎完全敞开,创面严重感染,心脏暴露的病人,在瑞金医院完成胸壁缺损处修补。同年,依托综合学科优势,成功抢救突发妊娠合并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孕妇。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血液学临床中心、上海市烧伤急救中心、上海市康复治疗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心脏介入治疗质量控制中心等也挂靠瑞金医院。
  1991年12层外科大楼、5层灼伤大楼落成;1993年5层急诊医技楼、5层高级护理培训中心落成;1998年14层干部病房综合楼落成;2002年14层科技教学大楼落成;2006年24层门诊医技楼落成。一幢又一幢大楼的建成使用,极大改善了病人的住院条件。
  1993年,瑞金医院经卫生部、上海市卫生局审核认定为三级甲等医院。同年,瑞金医院与香港通通公司合作成立了“上海广慈医院有限公司”;1995年上海市瑞新国际医疗中心有限公司成立;1998年中日合资上海瑞东医院建成开业。1999年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原卢湾区中心医院)、瑞金医院分部(原市政工程局职工医院)正式挂牌,上海瑞金医院集团也同时挂牌成立;2000年“上海瑞金医院集团闵行医院”挂牌;2001年瑞金医院集团台州市中心医院揭牌,由此,集团成员医院已达5家。2003年上海瑞美医疗保健中心、瑞丽整形美容医院揭牌。
  自1999年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开通,到2002年医院成功实现放射科RIS(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和PACS(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系统的构建,实现了“无胶片化”管理。之后,又“数字化医院”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瑞金医院经过100年的发展,目前成为一家综合性教学医院。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660张,全院职工3581人,其中正副教授及各类高级科技人员593人。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医学专家。
  从1907年到2007年,瑞金医院走过了漫长、艰辛,而又璀璨辉煌的百年历程。她见证了中国医学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见证了前赴后继的医学工作者为了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孜孜以求、百折不饶的坚韧,同时也给未来百年的接班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