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这里成长成才

    期次:第1209期   
学生们在做实验|
学生们在做实验|
意气风发的毕业生们
意气风发的毕业生们



清晨一缕阳光,从树丛中散射开来,在淡淡的雾气中,交大学子沐浴着晨光。他们有的坐在草地上,有的漫步在曲径通幽处,他们在读书、在交流,此刻,朗读声、交流声,与小鸟的晨鸣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交大美丽校园的上空。
上课的铃声响了,有的来到教室,有的赶到学术会议报告厅,有的走进实验室,有的步入图书馆……大家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在校园的学术报告栏上写着,今天有两个国际学术会议与数个学术报告在校园不同的会场里举行。同一天,SCI、EI和国内的核心期刊上,交大人又发表了新的学术论文;同一天,国家专利网站上交大人又有新的专利诞生;同一天,交大人又有新的学术成果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的奖励……。
这就是交大!这就是交大365天中的一天!
交大被浓浓的学术气氛围绕着,交大的学生们的在这里茁壮成长!
  
从入学到就业全程培养
  2006年9月9日,交大本科新生报到。209名特困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缓交学费,直接办理各种入学手续。
  针对30%的困难学生,交大的口号是: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学校“奖、勤、补、贷、助、保”六位一体的帮困助学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2006年,学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509.75万元;组织学生勤工助学活动近两万人次,覆盖面达贫困生的80%。
  对于个人的未来,大学新生往往缺乏清晰有效的规划,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各层面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开展生涯规划辅导、为学生配备人生导航“导师”、高低年级学生“手牵手”等等,取得良好效果。校外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例如,《青年报》在2006年12月,以《走进导师实验室领悟人生哲学》为题报道了参与人生发展导航活动的学生之一:张东方。三年前,张东方与长江学者沈文忠老师结对,成为交大第一批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导航对象。三年后的现在,张东方已经在工作岗位上实践着“导师”教给她的人生信条。从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更进一步,开展本科生“导师制”试点以来。各个年级的学生在不同阶段,可以选择不同的导师,得到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交大不断打破封闭式的象牙塔培养模式,与著名企业联手培养人才。交大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多年,先后已经有百余位交大学生在该研究院实习,接受资深研究员的悉心指导。学生们强烈感到,这种培养方式实行了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结合,对独当一面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锻炼效果明显。
  交大不断接受人才培养的国际新理念,把国际化教育概念融入到学生培养中去。学校决定在若干年内提高本科生海外游学的比例,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去,增强国际化学习背景。交大还迈出了“产学研”跨国合作的脚步: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学生到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多所大学进行一个学期的学习,并在之后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
  培养好了学生,学校也不忘再“送一程”。这几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众多,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按照“五早”原则,学校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举办校园宣讲会、就业指导讲座等。200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97.6%。网上调查显示我校毕业生就业满意率达96%以上。
  
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
  去年和今年的9月,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新生刚迈进交大,就上了难以忘怀的大学第一课。学校党委书记马德秀教授为新生做入学教育报告,在这群“大孩子”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马德秀为同学们讲述了学校110年的曲折历史。她谆谆教导新同学:“选择了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这是一种社会的责任,一种历史的责任。”她以江泽民校友在母校的一段讲话来勉励大家:“进入上海交大这样的名大学、重点大学,绝不能够满足于将来为自己求得一个比较好的职务、职业或者工作……更要有为国为民,立志成为国家栋梁的远大理想和志向。”
  在听了这样催人奋进的一课后,同学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大家纷纷表示马老师真诚、亲切的谈话,犹如一盏明灯,点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作为学校的一把手,马德秀为学生上第一课,充分表明学校对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重视。校长张杰院士在院系调研过程中特别关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走上“励志讲坛”,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并在BBS上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激发学生求学上进的热情。重视教育教学,关注人才培养已成为根植于上海交通大学校园的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学校每位教师始终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每位学子始终感到学校的一份关怀,一份期待。
  交大以“祖国强盛、我的责任”为主题,通过励志教育、榜样教育、实践教育、自我教育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树魂立根”。
  现在,励志讲坛已成为学生中极具影响力的精神成才课堂。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于2005年开设励志讲坛,在此后又重点开拓“创业人生”、“学术人生”等系列内容,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他改变了中国》作者库恩、中科院院士邓子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高耀洁等纷纷登上讲坛,仅去年听讲坛的学生超过2万人次。
  陈恩桃,上海交大一名普通的本科生,大学三年里做过22份家教,他家庭贫困,却用自己的劳动所得资助6位贫困孩子读书,在2006年初,他被交大学生评为“2005年感动校园的学生新闻人物”。
  象陈恩桃这样自强自立的学子,在交大可谓层出不穷。学生工作部门每年都会在全校推出一批这样的榜样,让同学们共同“发现身边美丽故事,传播心灵无限感动”。首届“感动人物”的评选不但在学校引发热潮,更获得了教育部的肯定,教育部专门印发简报宣传“交大方式”。国务委员陈至立也亲笔批示:“这种做法好……各高校可用不同办法发挥大学生榜样的作用,加强自我教育”。舍己救人的贺小虎同学分别被中宣部列为全国重点宣传的5个大学生先进集体和7名大学生先进个人之一。
  
素质教育生动有效
  学期快结束了,小王同学虽然忙着考试,但也没忘了参加学校首届“思政之星”评选,给他喜爱的钱老师投上一票。
  在264人组成的交大思政教师团队中,与钱老师一样受到学生喜爱的“明星”有不少。交大鼓励思政教师开出实名制博客,不到一年时间,近百名思政教师的“博客”已经成为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生活园区住楼辅导员建“楼栋工作日志”博客、就业工作辅导员建“就业政策解析答疑”博客、党建工作辅导员建“青年马克思主义学校培训班”博客,各类博客都紧紧围绕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把线上线下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在交大思政教师博客注册的学生用户已达5000多个,平均每天点击率为20余万次。学生们普遍反映:思政老师开出“时髦”的博客,让原有的“代沟”感觉消失了。
  一位材料学院的毕业生在离开母校时动情地说:“作为材料学院一名普通的学生,从进校到毕业,钱老师看着我一路走来。在遇到困难、手足无措的时候,是他为我拨开眼前的雾,指出明朗的路。直到现在,当我遇到什么困难和烦恼的时候,仍然会第一个想到他。他不仅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而且是一个诚恳的倾诉者,更是一个永远的鼓励者。如果没有这样一位老师,我的人生就不会这么精彩。
  如果说思政教育有效,那么人文艺术熏陶就可以说有趣。
  2005年以来,昆剧《牡丹亭》、《长生殿》、芭蕾舞剧《白毛女》、越剧《红楼梦》等数十场高雅艺术演出走进交大。每当演出前夕,校园里必定会掀起一阵“抢票热”。学校通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大力推进文化和艺术素质教育,深受同学喜爱。在今年刚刚在结束的京剧折子戏专场,就是结合演出活动,运用了知识讲座与艺术表演相结合的形式,先由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老师为学生讲解京剧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演员的表演,让观众们对京剧艺术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分别从动作、唱腔、行当等方面展示京剧艺术的精华深受学生的喜欢。此外,学校还开展艺术讲座和学术研讨,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真正培养起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去年底,交大还在上海越剧院建立“素质拓展基地”,为高雅艺术进一步熏陶学生拓展了渠道。
  
在学术氛围中求知成长
  2002年6月17日,在交大浩然高科技大厦的学术报告厅里响起了阵阵掌声,这些掌声是给我校的名誉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博士送上的。他所作的“‘发夹’酶核和核糖体的单分子研究”学术报告,是当前在该学科领域中最前沿的科研项目。他生动形象的讲解,轻松诙谐的语调,娓娓道来,把学生们带入了神圣的科学殿堂,使学生了解该项目的研究经过,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美好发展前景。报告结束后,我校学生针对报告主题进行了提问,朱棣文教授都一一作了详细的回答。
  下午,朱教授又与我校的Bio—x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师生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在了解到近两年来,Bio—x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和正在开辟的研究方向时,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很高的评价:“你们的研究成果有些已经走在了斯坦福大学的前面,你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一定还会出大成果”。然后,他又介绍了斯坦福大学在Bio—x领域的现状、研究方向、领衔人物以及研究机构,并对我校Bio—x中心的研究领域提出了新的见解并作了具体的指导。
  像朱棣文这样世界级的学者、专家上我校的讲台,与师生们进行学术交流,在我校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最近5年来,就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杨振宁、霍夫特、傅杰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白川英树,国际计算机科学最高荣誉“图灵奖”得主姚期智,“营销工程学”创始人利连安等一大批世界顶尖科学家们纷至沓来,他们或作学术报告或进行项目的合作。如丁肇中教授除多次来交大讲学外,还与我校师生们共同探讨“反物质和暗物质组成的宇宙”等前沿课题,并与我校合作研究国际空间站等国际前沿项目。
  除了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外,一批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也在我校接二连三地举行:如“2002年全球人类基因组大会公开论坛”。像这类大会过去都在发达国家举行,这是首次放在发展中国家举行,而且被安排在上海交大,这是国际社会对我校学术地位的一种认同。还有多边和双边的国际学术会议也常常在我校召开。这些会议,不仅可以使我校的学生聆听到国际著名专家学者的高见,而且可以把交大的学术成果通过大会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为上海交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创造了浓浓的学术氛围,让世界了解交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以上这种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国际学术会议,在最近5年中,除了节假日以外,平均每天都有。在上海,我校已成为国际学术会议大户,除了我校师生以外,一些关心最新国际科技动态的市民们也会从《文汇报》科技学术报告栏目等新闻媒体中获得信息,从四面八方涌入交大,他们利用交大的学术舞台来了解和感受这种浓浓的学术气氛。
  上海交大现在已经成为上海市的一个学术论坛高地,上海交大的学生更是沐浴在浓浓的学术氛围之中。
  
参与科研培养创新能力
  人为何会得病?部分癌症、糖尿病、肥胖症甚至儿童自闭症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否与人体肠道菌群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此,我校赵立平教授实验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成果。
  申剑同学在导师的直接指导下,用分子方法解析人体肠道菌群结构,这种新方法可以对大量样品中的微生物组成进行快速分析,在营养保健、临床医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论文被美国微生物学会主办的《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接受。该刊物的影响因子3.8,是微生物学科的权威刊物之一。这也是我国人体微生物分子生态学领域的工作首次被该刊物接受,标志着我国在该方向的研究进入了国际前沿。
  这种通过科研引领学生走上科技创新的例子,在上海交大数不胜数。现在,我校学生通过科技创新所单独撰写或与指导老师共同发表在国内外高水平刊物的论文,就占到学校发表论文总数的一半以上,为我校取得全国高校论文发表总数第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校学生不仅在参与学校的科研工作中有创新的亮点,且取得的成果也得到了国际同行或权威的认可。我校学生顾翠萍在两位教授的共同指导下,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论文,论文报告了新发现的在人类免疫缺陷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的调节蛋白及其相关信号通路。PNAS的评审专家对于这一发现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将有助于认识人类免疫缺陷疾病的致病机理,为开拓新的治疗方法打下基础”。
  现在,在最有影响的科技刊物上,都能见到我校学生参与的高水平论文,并在圈内引起广泛的关注。我校学生已经成为了我校科研力量的一支生力军。
  2006~2007学年,58位教授开设了71门次的新生研讨课,就科技前沿以及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内容,与学生进行研讨;在学校政策鼓励之下,已有50项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2005~2007年,校本部的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教师共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553篇,指导PRP项目75项。
  经过几年实践,部分院系开始把PRP正式列入本科生培养方案,即可以作为学生的科技创新学分。5年多来,学校投入400余万元,共开展12期2800多个项目,参加学生8000多人次。统计结果显示,围绕PRP项目在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较高水平研究论文54篇,其中学生为第一作者的文章20多篇;申请专利8项,其中学生为第一专利人的专利3项。张闻同学以第一作者在IEEE  
国际化培养拓宽视野
  近年来,通过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教授,吸引具有世界著名大学博士学位的学者到学校任教,并明确其承担本科课程教学的责任;通过聘请世界一流大学的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使本科生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学习引进及消化吸收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体系、教材和教学方法等,推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使部分课程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对促进全校教学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选拔优秀本科生到世界一流大学联合培养,打造出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精英人才。
  持续的国际化办学,其基点是“双赢”,上海交大与美国著名大学密西根大学之间的合作,可谓成功国际化办学的典范。2006年,我校与密西根大学的合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去年4月12日,经教育部批准,“上海交通大学交大密西根联合学院”正式揭牌成立。新成立的上海交通大学交大密西根联合学院定位是上海交通大学和密西根大学共同建设的二级学院,在运行机制上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实行理事会领导制,具有相对独立的教师聘用、财务运作、教学管理等权利,深入探索中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办学模式、内部治理结构、人才培养方式、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经验。
  同年9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交大密西根联合学院”首届新生开始了他们的4年大学之旅,在未来的大学学习中,他们将接受中美两所顶尖公立大学的联手“打造”,在完成规定的学业要求后,可以分别获得两校的两个学位。
  联合培养双学位(或双文凭)项目的形式大都采用“2+2+2”或“3+2+1”或“4+2”学制,合作对象除了美国的密西根大学以外,还有卡耐基梅隆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日本的早稻田大学,法国的中央理工教育集团、巴黎高科教育集团、南特高等矿业工程教育集团,德国的柏林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从1997年开展双学位(双文凭)项目以来,进入双学位(文凭)项目的本科生超过300人,其中,2005年为42人、2006年为53人、2007年为70人。
  交流交换生与海外实习项目。该项目主要包括以一个学期为期限的交流交换生项目和超过3个月的海外实习项目,合作伙伴遍布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40多所世界著名大学和香港、台湾等地区的9所著名高校。交流交换生项目包括联合设计项目、联合毕业论文等。2006~2007学年,学校派出本科交流交换生208人。
  尤其是与密西根大学、普渡大学、法国中央理工等实现了学分互认,表明学校的教学水平得到了世界一流大学的认同。同时,逐渐增多的来自60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留学生的来校学习,感受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走出校园服务社会
  当您看见在繁忙的交通路段有人在自发地指挥交通,当您看见在大型国际会议有一批志愿者正在为会务忙碌,当您看见在医院的病房里有人在给老人喂食喂水,当您看见有人在捐赠骨髓,救助白血病患者……
  在您看见的这些人当中,就会有上海交大的学生。
  近年来,我校学生走出校园,有数万多人次参加了志愿者服务活动,他们在医院、在社区、在农村,在街头传递着爱的关怀,同时,也引领着社会高尚风尚。
  青年报专门撰文《交大志愿者给生命以爱和关注》。报道了我校“临终关怀志愿者协会”的感人事件,表达了交大人通过行动来对“临终关怀”的理解,并引领这一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领域。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恐惧本身。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减轻晚期病人的心理痛苦,让生命最后的一部分更轻松和圆满,从而构建全社会的良性循环。每个人,只需要带上自己的爱和关注。”这是我校志愿者的亲身感受和肺腑之言。
  除了把爱撒向人间,我校百余名学生还踊跃报名参加了“西部计划”和研究生支教团。他们在把关爱献给社会的同时,还把所学知识用到服务社会上。
  去年7月,我校14名学生生在铜陵市挂职锻炼。6周时间内,分别担任发改委、科技局、环保局、规划局等部门局长助理或主任助理。他们参加与分管工作有关的会议;开展工作调研,了解有关信息,利用学校的人才和智力优势,结合地方实际需求,组织学校有关重大科研项目在地方实现产业化;还相继举办了“思源致远”教育咨询活动,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家长前往咨询;开通了挂职团网页,畅谈在铜陵期间的亲身感受和对铜陵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等。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学生生们开展调研84人次,建言献策28条,举办讲座32人次,解决工作技术难题8个。
  “交大学生知识面很广,他们的各种建议都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很有针对性,也很实际。”这是铜陵市有关领导对我校学生的评价。
  正因为我校学生在服务社会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除了包括被人民日报在内的很多媒体广为报道外,我校志愿者还受到2007世界特奥会执委会赞扬;有4名志愿者获得“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
  
争金夺银再创佳绩
  什么是ACM?就是全世界各大名校的IT尖子生,都会来参加一个被誉为“计算机奥林匹克”的比赛。之前,我校代表队在参赛中,几乎每次都杀进总决赛,并两次站在了世界之巅,被国际媒体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学校每年开设文学、美学、书画、音乐、戏剧等人文选修课100余门,选修人数达9000多人次。
  学生文化素质得到社会各界认可。大学生交响乐团和学生合唱团已成为学校展示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名片”,在海内外多次演出和比赛中,受到各方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大学生交响乐团先后获得2001年荷兰第十四届国际音乐节一等奖、2003年瑞士因特拉肯“神女峰”国际音乐节管乐比赛金奖、2005年欧洲管乐比赛金奖等荣誉。2005年学校选送的5个参加全国高校进京文艺汇报演出的节目,全部获得一等奖。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胡姗姗当选为2006年上海旅游形象大使。
  仅去年一年中,我校学生代表队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特等奖,同时还获得Ben  此后,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孙淮教授课题组在11月举行的国际工业流体模拟挑战中获得冠军,这已经是我校连续三届获得,也是唯一一个在三次竞赛中均取得冠军的参赛单位。这一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我校在分子模拟领域的研究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另外,由我校安泰管理学院研究生组成的参赛队在“2006年全球社会创业挑战赛”中,技压众多世界知名大学参赛队,以优异成绩名列第二;我校媒体与设计学院“设计大师班”的两位学员分别在“亚太室内设计双年大奖赛”中获得“方案设计类奖”冠军和“餐厅/酒吧类奖”冠军;我校学生在“第三届达能国际商业策划大赛”中国区的比赛中也一举夺冠,这是我校学生连续第三次获得中国赛区总冠军,并代表中国赴法参加国际决赛。此外,在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感观创意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等国内赛场上,也都能见到我校学生争金夺银的动人场面。
  在2006年度的各种体育赛事上,我校学生还分别获得了:首届中国大学生女子篮球超级联赛冠军;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男子甲组100米、200米仰泳决赛两枚金牌;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高水平组比赛中获女单、女双、混双三枚金牌。由我校组队的中国大学生乒乓男队,在第16届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得男团、男单、混双三枚金牌。在单个项目中,我校乒乓球队员丁松与高欣在2006年健胜苑乒乓球赛,日本东京第七站比赛中,双双战胜世界排名前十的选手。
  回顾最近几年,我们看到,上海交大为学生营造了更优美的环境,更自由的空间、更开放的平台。交大学子能有更多机会聆听学术大师讲座,与一流大学交流,在跨国企业实践……在国际国内各种比赛中,交大学子意气风发,才华横溢,屡摘桂冠,真正成为广受赞誉的天之骄子。
  我们有理由相信,以今年的本科教育评建工作为契机,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对我校本科教育工作的逐项指导,上海交大将会在新的起点上,再创辉煌!  (顾伟民、郑茂、杜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