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交大人前行的脚步声

——我校2007科技成就综述

    期次:第1218期   


  编者按:上海交大人坚实的步伐,一年又一年,朝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执著地迈进。当2007年留在了身后时,我们又会像往年那样,回眸一年的历程,总结与反思。2007年,交大人的脚步铿锵有力。在这一年里,交大又有新的学术成果面世并受到广泛关注;在这一年里,交大接受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在这一年里,交大校本部与医学院互派挂职人员,展开深度融合;在这一年里,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突出成绩,一批优秀师生成为交大人视界的焦点……在下面的几篇年度综述里,让我们一起来回顾2007年学校在科技成就、医工结合、学科建设、精神文化、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我们衷心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交大人继续发扬“思源致远”的可贵精神,朝着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进。
回眸刚刚过去的2007年,梳理交大人取得的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科技成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交大科技实力从“数量积累”到“质量提升”的轨迹,听到交大人前进的铿锵有力的脚步声。
  十年磨一剑2008年元旦对于上海交大、特别是对交大高清人来说,可谓“不是春光,胜似春光”———中央电视台从这一天开始开播免费地面数字高清电视,国家广电总局在前期大量技术试验的基础上,决定采用上海交通大学研制开发的技术模式,在北京地区33频道播出中央电视台高清综合频道。
  “能够为国家制定技术标准,这是一所以工科见长的大学报效祖国的最高境界,是上海交大百年实业强国梦想的延续。”项目负责人、上海交大副校长张文军这样说。
  早在1993年,上海交大就在国内率先开始了数字电视的研究,经过十几年的奋力拼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交大自主研发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技术,成功直播了“神州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搜寻,还使直升飞机上、火车上都能够流畅地收看电视节目。在交大高清的技术支持下,2007年2月,安徽省凤阳县开通了“神州家家通”地面数字电视全业务平台,农民们从原来只能收看3个频道,一下子发展到可收看中央台和地方台的30套数字电视节目,使广大农村看电视难问题开始逐步得到解决。随后,“高清系列芯片”的诞生使中国在数字电视产业的芯片级关键技术中首次拥有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从而为国家的数字电视发展战略做出了巨大贡献,也确立了上海交大的领先地位。正是由于掌握了过硬的核心技术,上海交大才得以在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起到主力军的作用。2006年8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包含上海交大核心技术内容的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并于2007年8月1日宣布在全国强制实施这一国家标准。
  交大高清的研究人员说:“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我们中国人手中,就意味着为国家占领了一块战略要地,今后所有进入中国数字电视领域的外国企业都必须遵守这一标准,而我们也有信心把我们的标准推广到国外,让更多的国家使用它。”业内专家认为,这是我国由电视大国向电视强国迈出的关键一步。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交大人为了国家的一个个“关键一步”,进行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默默积累。
  2007年8月26日,在英国纽卡斯尔召开的第十四届国际放线菌生物学大会开幕式上,我校教育部微生物代谢重点实验室主任邓子新院士做了题为“DNA大分子上一种新的硫修饰:一个新生领域的诞生”的特邀报告,获得了国际同行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这项发现又被称为“DNA上的第六元素”。
  1987年,邓子新和他的团队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习以为常的小现象”,把这个“习以为常的小现象”变成2005年发表细菌DNA上存在硫修饰的第一篇论文,再到2007年第十四届国际放线菌生物学大会上的研究报告,邓子新和他的团队奋斗了20年。
  这个发现的意义也许还没有人能够预言。“DNA上还会有其它类别的修饰吗?@又会是怎样的修饰?@这项发现不禁让人浮想联翩”,@1993年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得主、生产和销售核酸、核酸酶及许多生物大分子产品的New@England@Biolabs公司的首席科技官里查德·罗伯特发表了这样的见解。
  2007年12月,美国最新一期《环球科学》杂志评选出了2007年世界十大科技新闻,“DNA上的第六元素”入选其中。《环球杂志》指出:这一发现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新领域———DNA硫修饰的研究,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重视。如果能够干扰这种“硫修饰”,就可能改造病菌,化解它们对人体的危害,药物的研发也可借鉴大自然中硫修饰的过程,通过基因药物,对癌症、艾滋病患者的DNA进行人工修饰,治疗疾病。
  这些重大科研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交大人敢为人先的精神,也得益于学校加强内涵建设发展新思路的确立。校党委书记马德秀指出:“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内涵发展,首要的是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有科学的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引导教师积极进取、干大事业、干成事,鼓励探索,鼓励超越,献身科技事业,培养十年磨一剑的科学精神。”校领导班子把内涵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多次强调“光靠数量和指标堆不出世界一流”,不断建立健全大项目过程管理机制,加强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对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员的考评不仅重视数量的多少,更重视质量的的管理,使科研人员能够轻装上阵,潜心学术,最终厚积薄发。
  正是管理机制的突破带来了人才的汇聚,也带了科研成果的丰收,交大科苑百花争艳。
  2007年,我校有7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名列全国高校第三。其中6项交大都是第一完成单位,在全国高校排名第二,其中,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居全国高校第一;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不但是高校唯一,而且也是1994年国际科技合作奖设立以来我校首次取得的突破。我校2006年发明专利授权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一。2项专利项目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获奖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另有3项专利项目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奖。2006年我校共有35项成果以第一完成单位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下转第三版)(记者 张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