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六院范存义团队在周围神经再生领域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期次:第1665期   

本报讯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范存义课题组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IF=12.279)在线发表了题为“Concentrically Integrative Bioassembly of a Three-Dimensional Black Phosphorus Nanoscaffold for Restoring Neurogenesis, Angiogenesis, and Immune Homeostasis”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一种负载黑磷纳米材料的聚己内酯三维支架。本项目为医学院首批“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创建以来,支持发表的第一篇高水平研究论文。

随着交通与建筑业的发展,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的比例日益上升,导致数百万人因此肢体残疾、功能受限。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尤其是长段神经缺损的治疗是临床难题之一。目前常见的神经导管虽然可以为神经再生提供机械通道,但无法提供神经纤维修复所需要的微环境,因而只能治疗短距离缺损。导电材料可促进生物电信号传导,有利于神经细胞增殖与分化,极大提升组织对电刺激的反应。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兴二维材料,黑磷因其优越的机电性、热电性和拓扑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如药物传递和组织修复)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黑磷纳米材料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安全性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首次发现,在神经再生过程中,黑磷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低氧化应激条件下,该材料可诱导血管新生,并刺激钙依赖性的轴突和髓鞘再生。研究结果提示,黑磷复合支架有望为长距离神经缺损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的钱运博士和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的袁伟恩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的范存义教授、附属仁济医院骨科的曲新华博士和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的袁伟恩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等资助。该项目也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青年科技创新工作室的大力支持。

 (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