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首位澳门毕业生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刘玲远(退休)

    期次:第1664期   

在庆祝澳门回归二十年之际,我记忆的闸门又一次被打开,24年前任班主任期间,与同学们在一起的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1993年,交大在澳门首次招收高中毕业生来校就读,以爱国、爱澳、为社会培育人才为宗旨的濠江中学学生阿坚,被录取在通信工程专业,这应当是中央政府在澳门回归前所做的大量统战工作之一。那时大部分学院建制在徐汇,学生们在闵行校区完成两年基础课程学习后,便迁回徐汇校区学习专业课程。1995年暑假过后,我在法华镇路迎来了阿坚所在的电子工程系34231班全体同学,担任了该班两年班主任,并送至他们本科毕业。

喝着亚婆井水长大的阿坚同学,中等个头、偏瘦、分头发型、喜欢穿休闲服、斜背一只大书包,一口粤语普通话,除了外形特征与同学们略有区别外,其它方面则相差无几。那时住宿条件比较简陋,筒子楼、八人一宿舍、老式上下铺靠两侧,中间一长排书桌,没有空调电扇,他与本寝室同学同吃同住,友爱和睦。通信工程专业是交大的热门专业,云集了许多高分入系的学生,课程紧迫、学风纯正,大学阶段最后两年,不仅要学习通信专业基础、专业技术与主干专业课程,还要学习计算机软件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与必修课程、专业外语,并参加第二学科学士学位的学习。同学们废寝忘食,把业余时间、甚至节假日都用在学习上,他也不例外。转眼到了毕业季,尽管电子系毕业生非常抢手,很多同学还是放弃了高薪的诱惑,或直升或考研,继续留在交大学习,粗衣淡饭、乐在其中。他则以教育部港澳学生名额直升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通信与系统专业读硕士。到了清华后,他曾来信告知我他的生活情况,并给我寄来圣诞贺卡。

光阴荏苒,转眼20年过去了。2017年,34231班的同学们从天南海北汇聚到母校,有来自深圳华为、中兴、上海华虹、电信、自主创业的,也有来自美国Microsoft、Google研发中心的,他们各自晒出毕业后的成绩。“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令人倍感欣慰。阿坚同学在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申请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此后在纽约州一所大学任教,开启了他带学生做研究的生涯,几年前他决定回国,如今已是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副院长。在这次聚会上他发言道:“最令我引以为自豪的是,自己成为来自澳门的第一位交大毕业生……”我想这应该是他成长道路上矢志不渝的信念和动力。

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澳门人民是我们的一母同胞。早在先秦时代,澳门就与苏南、沪、浙、闽、粤、桂等同属“百越之地”。明朝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里有“一领破袈裟,香山岙(澳门)里巴……”唱词,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音在澳门撰写的《盛世危言》,影响了几代人;明末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屈大均的“广东诸舶口,最是澳门雄。外国频挑衅,西洋久伏戎”。写出了西方殖民者对澳门的野心;大家耳熟能唱的闻一多《七子之歌》,倾诉了”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悲哀,世事沧桑。

如今澳门已经回归二十年了,今天高校在“一国两制”下招收澳门学生的数量在逐年增长。而回归前招收并毕业的第一位交大澳门生可载入交大史册,反映出中央政府对澳门回归的全方位努力,书写了交大招生改革的新篇章,也成为阿坚同学与交大永远割舍不去的情感。